6月20日,国际能源署(IEA)与第一财经研究院(CBNI)在北京牵头举行了《世界能源投资未来发展》专题报告的中国发布会。会上,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FatihBirol博士为参会嘉宾带给了关于《世界能源投资未来发展》专题报告的精彩演说。参会专家对该报告展开了理解与评论。会议由第一财经研究院副院长徐以升、IEA中国合作办公室主任涂抹建军主持人。 在当今简单的全球能源格局下,面临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,能源投资作为要求能源供给趋势的最重要工具,对未来能源的可靠性、经济性以及可持续性皆起着不可或缺的最重要起到。有效地展开能源投资的前提是具体能源发展现状,并能准确预测未来能源发展形势。根据预测的结果制订适当的能源投资战略,才能从环境、经济和安全性等方面充份提升投资效益。 FatihBirol博士: LNG价格会大幅度上升 因为现在投资成本在不时下跌,以后的能源价格不会更高,我们现在早已道别了低廉的能源。过去十年,我们看见了有一些驱动力在推展全球能源投资:首先是亚洲的能源需求驱动,还有美国的非常规油气投资,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也在欧洲经常出现。 到2035年中国须要高额能源投资 对于能源投资者来说,他们主要注目资金的流向,而地缘政治因素在未来对能源投资的指导作用也不会强化。另外,气候变化的目标,比如全球未来加剧不多达2摄氏度,也在影响着能源政策的制订。还有一方面使得投资的情况更加简单,那就是公众舆论。公众舆论沦为我们能源还有环境决策十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 世界能源总投资在2011年以前具有明显增加,但到2011年之后开始放缓,这有两个原因:第一,除了中国以外,很多亚洲国家电力的投资并不多;第二,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在全球都开始上升,这是因为一些可再生能源,比如太阳能,成本经常出现上升。另外,欧美国家增加了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,这也使企业的积极性上升。 现在全球能源投资总额超过了1.6万亿美元,而到2035年在能源方面我们要投资的总额超过40.2万亿美元。 目前,不仅是中国,还包括很多OECD国家都面对的问题是,它们怎样看来能源投资。在很多国家,能源需求依旧大大下降,但能源基础设施现在基本都到了除役的时候,这在OECD国家里面很显著。未来全球40.2万亿美元的投资中,有41%是用来符合人类大大下降的能源需求,另外近60%则是为了能更换现在要除役的这些设施。 对于中国而言,某种程度必须在能源方面展开大量投资,主要针对电力和油气领域。在接下来的20年中,中国必须的能源投资总额高达5.7万亿美元,而中国在接下来20年的页岩气生产中则须要投资2500亿美元。 能效领域的投资在未来的全球能源投资矩阵中将占8万亿美元,这些投资主要还包括了家庭能源能效的提升。